劳动仲裁法是怎么规定的_劳动合同法辞退补偿金

2023-04-17 05:28:43 / 法律法规 / 阅读

  微帮法律提供: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刑事辩护、劳动纠纷、合同纠纷、债权债务、金融诈骗、商标产权、公司法务等各类法律问题在线咨询!

–>点击立即咨询<–

  进了不靠谱的公司,遇到的问题一堆堆:不签劳动合同的、拖欠薪资的、不买五险一金的······

  问别人,一般都是建议:去申请劳动仲裁啊!

  无奈的是,真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具体怎么做?

  针对劳动仲裁方面问题,一一为你解惑。

1

什么是申请劳动仲裁人事争议仲裁?

  指劳动者(聘用工作人员)与用人单位就劳动人事权利义务发生争议,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仲裁委员会解决争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仲裁行为。

  这里注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是处理人事劳动争议必经的法定前置程序,打官司并不是直接去到法院起诉。(没有经过劳动仲裁就直接去法院起诉,法院不会受理,需要劳动仲裁过后,结果不满再到法院起诉。)

2

劳动者可以因何事项申请劳动仲裁?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下列争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1)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一般情形为用人单位不承认与劳动者有劳动关系);

  (2)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一般情形为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就让其工作,或者劳动合同未到期就解雇劳动者);

  (3) 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一般情形为用人单位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雇劳动者又不给予补偿);

  (4)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一般情形为用人单位不为劳动者购买社会保险、用工超时却又不给相应的加班费);

  (5)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一般情形为用人单位不发、少发、迟发劳动者的工资);

  (6)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申请劳动仲裁要特别注意的一点:不要超过了仲裁的有效时期。(法律对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是有时效规定的,错过了时效,会面临因超过仲裁时效而导致仲裁请求不被支持的结果。)

3

劳动者应在何时申请劳动仲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当然,劳动仲裁1年时效也可能会因劳动者一方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用人单位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如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还有就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4

劳动者应向哪个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者应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这里注意:劳动仲裁并不是到任何一个地方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都可以的哦,要在所在单位工商注册地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如广州海珠区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广州天河区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等)

5

知道了时间、地点,你要准备些啥呢?

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应准备的材料:

  1. 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

  2. 用人单位的注册资料或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报告(这个可以到相关网站搜索打印出来);

  3. 劳动仲裁申请书(去申请仲裁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发);下面是需要填写的内容:1)列明申请人(即你自己,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2)列被申请人(即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位);3)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如拖欠了多少工资、要赔偿多少钱,自己计算好),这部分自己不清楚的,建议可以咨询律师;

  4. 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材料: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工资条、厂牌、工作证、工资卡的银行流水、入职证明、辞职证明、社保缴纳证明(截图社保缴纳记录)、加班证明、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通知(证明)等;提交证据时需填写清单,并在证据清单上注明证据名称、证据来源及证明内容。

  5. 就争议事项根据仲裁请求及案件事实准备相应的证据材料(原件)。

6

最后,劳动仲裁难吗?需要收费吗?

  劳动仲裁不难,只是需要些时间。

  劳动仲裁程序的流程如下:

  最后,劳动仲裁是不收费的。

  不服仲裁裁决提起诉讼法院是按每件10元收取诉讼费。

#免责声明#

本站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
点评(共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