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合同法吗_民法典生效后合同法失效

2023-03-09 07:21:30 / 法律知识 / 阅读
合同的生效要以双方真实意思的表达,且不违反法律规定为前提。但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导致双方合同内容出现违法问题,进而导致合同不能继续履行,那么这时候当事人该如何维权?产生的损失又该由谁来承担?

【案情回顾】

A公司与当地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签订《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但在该合同履行期间,国务院出台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导致合同约定的A公司的自行拆除地上物及补偿工作已不可能履行,基于情势变更原则,A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解除案涉合同。

【浩云说法】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1、双方签订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否应解除;2、如应解除,解除后的责任承担问题。

在一审阶段,当地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辩称,本案中A公司要求解除合同的目的在于转嫁投资风险,逃避违约责任。同时《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实施,并未导致案涉合同赖以存在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且不影响A公司合同目的的实现,因此本案不符合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

一审法院认为,双方在签订合同时,A公司对其自行进行土地及地上物拆迁整理是明知的,签订合同后应自行承担由其拆迁的商业风险;双方之间继续履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不存在明显不公平的情形;另外,A公司在取得土地后应积极履行办理拆迁许可证,如其怠于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导致的现阶段拆迁不能,后果应自行承担。因此,一审法院判决:驳回A公司的诉讼请求。随后,A公司不服判决并上诉。

那么本案是否会存在反转呢?

首先,关于争议焦点一。二审法院认为:双方签订的合同中,原定地上建筑物未拆迁部分由A公司负责。但合同签订后,国务院出台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因此A公司无法按照原合同的约定完成土地的拆迁整理工作。A公司经过逾七年与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协调,始终无法解决案涉土地的拆迁问题。因此,A公司向人民法院起诉解除合同,并未超过解除合同的期限要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A公司解除合同已经超过期限的抗辩,与事实不符,不予采信。

A公司购买该土地是为了进行房产开发,而完成拆迁是开发土地的必要环节,因政策变化导致A公司无法继续履行合同内容以及地产开发的目的,因此A公司请求解除案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符合本案其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的客观实际,一审判决认定本案不存在不利于合同目的实现的障碍,与事实不符,应予纠正。

其次,关于争议焦点二。本案A公司请求中包括了恢复原状和赔偿损失两项诉讼请求。根据当时的《合同法》(现已废止)第九十七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因此,二审法院认为,A公司在判决解除合同的情况下,请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返还其已经支付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出让金,符合上述法律规定,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应向A公司返还土地出让金以及占用资金期间的法定孳息。

至于A公司为取得案涉国有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契税,在双方当事人对于案涉合同的解除均无过错的情况下,该部分契税可由双方当事人基于公平原则予以平均分担。

根据本案我们可以看到,因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出台导致当事人签订的合同不能履行,以致一方当事人缔约目的不能实现,该方当事人是可以请求法院判决解除合同的。另外,对于一审判决不服的,大家也可以继续上诉。在合同纠纷中一审遭遇驳回而二审得到支持的情况也是十分常见的,不过这时大家最好聘请律师对案件证据、诉讼方案做一个专业、系统且有针对性的规划。

#免责声明#

本站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
点评(共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