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拍年轻夫妻生活被判赔精神损失 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标准

2023-05-22 06:12:45 / 新闻热点 / 阅读
安徽安庆一对年轻夫妻,在租住处的窗户上发现一部正在拍摄的手机。警方调查发现,手机内存有大量偷拍视频。而手机的机主是邻居。目前,这对夫妻因承受了较大精神压力,将邻居起诉至法院。不过其邻居认为是这对夫妇“没有尽到隐私保护注意义务”。4月14日,记者从法院获悉,此案有了结果。

  30岁的朱健(化名)和妻子租住在安庆市迎江区一平房内。去年9月30日23时许,两人无意中在卫生间外间一房屋上方的窗户玻璃上,发现了一部经伪装并被固定住的手机。发现时,手机摄像头对着他们居室且在工作中,并用纸壳包围进行了伪装。朱健查看发现,手机内储存有多段夫妇二人室内居家生活场景,甚至还有半个月前的画面。朱健和妻子当即情绪崩溃,立即报警。

  经查,辖区派出所民警锁定朱健夫妇的邻居张明(50岁,化名)为嫌疑人。据悉,张明经营的便利店后院与朱健夫妇租住的平房相邻。经问询,张明承认了自己偷窥、偷拍朱健夫妇居家生活情景的违法行为,称偷拍次数“大概有七八次”。此后,民警当着朱健夫妇面损毁和删除了手机内视频,并对张明作出行政拘留8日的处罚。

  此后,朱健夫妇认为,张明的行为让他们夫妇承受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且担心居家视频可能被传播给了他人,甚者传播到色情网站上。导致他们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特别是女方整天精神恍惚、寝食难安、抑郁失眠。

  为此,朱健夫妇诉至法院,要求张明删除视频及照片信息,并进行书面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张明则辩称,他没有以营利为目的向他人传播扩散不雅视频,没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没有造成原告严重的精神损害,“原告没有尽到隐私保护注意义务,主观上也有过错。”

  侵犯隐私权 应赔偿精神损失

  安庆迎江区法院审理认为,张明多次利用手机偷拍原告及其妻子室内居家生活活动场景,侵犯了原告的隐私权,并对原告夫妇的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精神上相应也造成一定的损害,张明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对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法院依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结合拍摄的地点、次数等因素进行确定。

  法院认为,关于原告要求删除所有视频及照片信息的诉求,因张明用于偷拍的手机及其中视频已被损毁和删除,在原告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对方还保留有相关视频及照片的情况下,法院不予支持。据此,法院作出判决,张明向朱健夫妇书面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一共18000元。

  2020各地法院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标准

偷拍年轻夫妻生活被判赔精神损失 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标准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在人身侵权损害纠纷当中,受害人可以要求施害方进行一定的精神抚慰金赔偿。但由于这个抚慰金并不是实际造成的损害,因此在赔偿的时候是比较难确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并未明确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方式和赔偿限额,各地法院在审批实践中如何确定具体的赔偿数额,遇到了一定的困扰。针对此种情况,安徽、山东福建等地法院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司法实践,制定了具体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计算规定,但仍有部分省市没有明确具体的计算方式和赔偿限额。

  一、安徽省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第二十五条

  (一)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轻微伤害,不支持赔偿权利人的精神抚慰金请求;

  (二)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一般伤害没有构成伤残等级的,精神抚慰金的数额一般为1000元至5000元;

  (三)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的伤害已经构成伤残等级,精神抚慰金的数额可以结合受害人的伤残等级确定,一般不低于5000元,但不高于80000元。

  (四)造成公民死亡的,精神抚慰金的数额一般不低于50000元,但不高于80000元;

  案件有其他特殊侵权情节的,精神抚慰金的数额可以不按上述标准确定。

  受害人自身有过错的,应按其过错程度减少精神抚慰金数额。

  二、山东省

  《山东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85.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物质性人格权和自然人的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等精神性人格权因受到不法侵害,造成受害人精神利益损害而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或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及其他情形的赔偿金)的,具体赔偿标准规定如下:

  (1)侵害人是自然人的

  一般性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为一千元——三千元;

  严重精神损害,赔偿标准为三千元——五千元;

  (2)侵害人是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的,一般按照公民赔偿标准的五——十倍予以赔偿。

  侵害人侵害行为特别恶劣、受害人的伤害程度特别严重或社会影响特别大的,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提高上述赔偿标准,但判决前必须呈报省法院复核。

  三、福建省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25、根据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程度、侵害手段、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行为分为一般侵权行为、严重侵权行为、特别严重侵权行为。

  一般侵权行为的精神损害赔偿在1000元—10000元之间酌情判定;严重侵权行为的精神损害赔偿在10000元—50000元之间酌情判定;特别严重侵权行为的精神损害赔偿在50000元—100000元之间酌情判定。

  四、江苏省

  《江苏省高院、公安厅关于处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

  28、因交通事故遭受精神损害的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向主持调解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时,一般不宜超过5万元。

  五、北京市

  关于印发《关于审理人身伤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

  25、侵权行为致人身体伤残,受害人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可以根据受害人承受的肉体与精神痛苦情况给予一定金钱慰抚,给付数额可以根据伤残程度及侵害人的过错程度予以裁量。因侵害行为致受害人残疾的,赔偿数额一般不超过我市城镇职工上一年平均工资收入的5倍。受害人身体受到一般伤害,造成严重后果,确有必要给予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参照致人残疾的情况酌减。

  26、死者的近亲属以受害人死亡给自己造成精神痛苦为由请求死亡赔偿金的,应予支持。赔偿金数额可根据致害行为的性质、致害人的过错程度、请求权人所受痛苦之程度以及其与死者的关系等酌定,但一般不得超过我市城镇职工上年平均工资的10倍。死者的近亲属限于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死者的配偶、父母、子女缺位的,形成赡养、抚养、扶养关系的其他近亲属有权请求死亡赔偿金。

  27、对于损害事故的发生,受害人也有过错的,应根据其过错的比例酌情减轻致害人的赔偿责任,包括经济赔偿责任和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六、四川省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意见》

  三、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的具体标准

  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应根据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抚慰性、补偿性的特点,并结合我省经济发展的现状综合考虑。同时,由于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本身存在一定区别,因此在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标准时还应当区别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两种不同情况而定。

  l、因侵权行为致人死亡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为死亡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应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费计算二十年;对七十周岁以上的受害人,年龄每增加一岁少计一年,但补偿年限最低不少于十年。

  受诉法院所在地,是指受理案件的基层人民法院所在的县(区、市),平均生活费标准,应以政府有关部门统计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早均生活水平为准,不应区分城市和农村。

  2、因侵权行为致人残疾的,精神损害抚慰金为残疾赔偿金。

  残疾赔偿金的上限为100000元。其具体赔偿救额的计算公式为:残疾赔偿金=100000元×伤残等级系数×责任系数。计算残疾赔偿金不应考虑年限。

  伤残等级系数,1级伤残为1;2级伤残为0.9;依此类推,10级伤残为0.1。

  责任系数按照当事人过错责任的大小确定。如责任人承担全部责任的,责任系数为1;承担一半责任的,责任系数为0.5。

  侵权行为手段、情节、方式特别恶劣的,残疾赔偿金的数额可适当高于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的数额。

  残疾人生活补助费与残疾赔偿金系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侵权人因侵权造成受害人精神损害严重后果的,除应当承担残疾赔偿金外,还应当依法支付残疾人生活补助费。

  3、侵犯他人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监护权、隐私及其他人格利益等精神性人格权利的,其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标准原则上应掌握在500元至50000元的幅度内。鉴于我省各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各地法院可在上述幅度内确定侵犯精神性人格权利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具体标准,由审判人员按照《解释》第十条规定的六种因素综合确定侵权人应当承担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

  4、因侵权行为导致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永久性毁损、灭失的,其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的确定标准适用上一条的规定。

  5、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侵犯他人精神性人格权利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不受上述最高限额50000元规定的限制,其具体赔偿数额应根据侵权人获利的多少而定。

  6、同一侵权行为分别侵害二个或二个以上自然人人格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本意见确定的赔偿标准分别向各受害人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

  7、在共同侵权案件中,无论被告人数的多少,作为多个被告共同所应当承担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均不能超过上述最高限额。

  8、侵权行为造成受害人死亡的,或者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遗体、遗骨、隐私的,无论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的人数的多少,作为被告所应当承担的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均不能超过上述最高限额。

  据媒体报道,四川省最高法院近日出台《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适用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具体金额,原则上不超过人身自由赔偿金、生命健康赔偿金总额的35%,最低不少于1000元。

  七、陕西省

  《审判委员会审判工作会议纪要》

  一、致人死亡的,精神赔偿数额一般不少于1000元,最高不能超过20000元;

  二、致人残疾的,精神赔偿数额一般不少于1000元,最高不能超过20000元;

  三、因民事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精神抚慰金可分为四个等级:一级15000至20000元,二级10000至15000元,三级5000至10000元,四级1000至5000元;若在以上规定的最高限额内仍不足以给当事人精神抚慰的,经该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可在20000元至50000元范围内决定赔偿数额。

  八、重庆市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确定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数额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第二十条下列案件,权利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1)侵犯自然人的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案件;

  (2)侵犯自然人的著作邻接权中的表演者人身权,包括表明表演者身份权、保护表演者形象不受歪曲权的案件。

  第二十一条人民法院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以决定是否适用精神损害赔偿:

  (1)权利人的意愿是否被严重违背;

  (2)权利人体现在作品中的精神是否被严重歪曲;

  (3)是否给权利人的声誉和社会评价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4)侵权人是否因此获得较大的名誉或经济利益。

  (5)其他严重损害权利人精神利益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权利人的知名度、作品的知名度和价值、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情节、影响范围等因素合理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一般不超过10万元。

  第二十三条权利人可以单独就精神损害赔偿提起诉讼,也可以与财产权利损害赔偿一并提起诉讼。在后一种情形下,权利人如果将精神损害赔偿列为独立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应该就该诉讼请求单独确定赔偿额。

  九、广东省

  《广东省高院关于在国家赔偿工作中适用精神损害抚慰金若干问题的座谈会纪要》

  五、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

  9.确定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应当以丧失人身自由的时间长短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损害或者损失的情况综合确定:

  (1)二十日以下的,一千元以下;精神损害后果特别严重的,二千元以下。

  (2)二十日以上,二个月以下的,三千元以下;精神损害后果特别严重的,五千元以下。

  (3)二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的,一万元以下;精神损害后果特别严重的,三万元以下。

  (4)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二万元以下;精神损害后果特别严重的,五万元以下;

  (5)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五万元以下;精神损害后果特别严重的,十万元以下;

  (6)三年以上,五年以下的,十万元以下;精神损害后果特别严重的,十五万元以下;

  (7)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十五万元以下;精神损害后果特别严重的,二十万元以下;

  (8)十年以上的,二十万元以下;精神损害后果特别严重的,三十万元以下;

  10.致受损害人重伤、残疾或者死亡的,可不受受损害人丧失人身自由时间长短限制,在三十万元以下确定。

  十、云南省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

  四、关于损害赔偿的范围问题

  14、精神抚慰金的赔偿数额,一般不得超过5万元,情况特殊的不得超过10万元。

  十一、河南省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当前民事审判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第三十条侵害自然人生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费称为死亡抚慰金;侵害自然人健康权致残的,称为残疾抚慰金,侵害自然人健康权但末致残以及侵害自然人其他权利或法益有必要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统称为精神抚慰金;精神抚慰金的数额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依侵权人的过错、侵权行为的情节、影响和后果以及给受害人造成精神损害的程度并结合当事人双方的特定社会状况及加害人的认错态度等因素酌定。

  侵害自然人生命权,死亡抚慰金参照在5000元一10万元之间酌定。

#免责声明#

本站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
点评(共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