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刑法多少条_刑法中合同诈骗罪的规定
2.辩方提出:行为人处分被兼并企业财产的行为是公司正常经营活动,是与被兼并企业职工之间系经济纠纷,不构成合同诈骗罪。答辩要点:行为人以欺骗方法对集体企业实施”兼并”,恶意处分被兼并企业的财产并据为己有,其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特征,应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刑法》第22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本案中,行为人通过签订”兼并”协议控制被兼并企业财产后恶意处分的行为,是否构成合同诈骗罪,关键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的认定:一是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兼并合同过程中是否采取了欺骗手段,二是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首先,行为人不具有履行兼并合同的能力,其与对方当事人签订兼并协议,属于《刑法》第224条规定的”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行为人之所以能将被兼并企业的财产占为己有,不仅假借了”兼并”协议,更与其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的一系列虚构事实、隐瞒事实真相的手段紧密相连。行为人的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其次,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经验,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主要应当结合签订合同时有无履约能力、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采取欺骗手段、有无实际履行行为、违约后是否愿意承担责任以及未履行合同的具体原因等因素加以综合判断。本案中,行为人不仅没有履行兼并合同的能力,而且在以零价格实施”兼并”后,并未按照兼并合同约定履行义务,而是恶意处分被兼并企业财产,将大部分私自转移并据为己有,后又携款潜逃外地,并更名改姓企图外逃出境。其行为充分证明其主观上无任何履行兼并协议规定义务的诚意。因此,应当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被”兼并”企业财产的主观故意。综上所述,行为人明知自己不具备兼并企业的条件和履行合同的能力,而以欺骗手段骗取被兼并企业与其签订合同:在合同签订后,毫无履行合同诚意,恶意处分被兼并企业的财产并将大部分据为己有,并携款潜逃,其行为应构成合同诈骗罪。且其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行为人所占有,不属于单位犯罪。[参考案例:《刑事审判参考》总第29集第211号]
#免责声明#
本站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遵守本网站规章制度刊载发布各类法律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案例、范本和法规等。如果涉及版权、商誉等问题,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给予处理。 。
点评(共 条)